今年以來,紅古區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新途徑,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聚焦“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著力提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內涵,圍繞鄉村振興大力發展農業產業,著力打造民族團結進步文化陣地,全面營造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氛圍,激發群眾致富動力,實現轄區各族居民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
黨建引領創建落實有高度
紅古區堅持黨建引領,全面落實抓宣傳、抓教育、抓培訓舉措,提高村(社)黨員干部抓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思想自覺和各族群眾參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積極性。堅持把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納入鎮、村、社干部培訓總體規劃,強化領導干部民族政策培訓,進一步樹牢領導干部抓民族團結的思想認識。依托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主題活動日作出制度性安排,每個鎮、村(社)基層黨組織年均學習4次以上,提升黨員干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能力水平。深入村組社區、走進農家小院、來到田間地頭,扎實開展民族宗教政策宣講,切實構建了“黨建引領、多方參與、居民共享”的互嵌式格局。
以文惠民文化引領有態度
紅古區圍繞重要節點,開展2024年紅古區迎春文藝晚會、“大地飛歌非遺迎春”“春暖農民工”文藝演出、首期“黃河大合唱”活動和“紅古百姓大舞臺”文藝演出、“歡喜迎新年·情暖農民工”2024文化服務系列活動暨博物館迎春送福等宣傳活動,甲辰龍年燈謎競猜活動、《四庫全書》專題展、“5·18國際博物館日”“5·19中國旅游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館宣傳周”暨第四屆“隴韻書香季”全民閱讀系列活動等各類文化活動共119場。紅古鎮以墻體繪畫為載體,使原本“冷冰冰”的墻面瞬間富有生機,成為展示民族團結進步形象的新地標。村、社區通過石榴花、石榴籽和宣傳標語等民族團結文化元素,讓群眾感知文明、凝聚共識,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廣大居民、村民以社會正能量為引領,自覺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
民生改善家園共建有深度
紅古鎮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在少數民族聚居的旋子村,打造千畝蔬菜產業園山臺地灌溉管網連接建設項目,助力全鎮經濟發展和解決“三農”問題,助推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在重點工作中當先鋒、作表率、展作為。依托和美鄉村示范帶建設項目,在道路硬化、設施農業、種植區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讓各族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ㄇf鎮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3331”攻堅行動,推廣“蘭派民居”建設,引導村民打造特色微景觀,提升鄉村宜居宜業水平,發揮“田字型”基層治理體系的優勢,依托“網格+統戰”工作模式,收集群眾民意,有效協調整合多方力量,合力解決轄區民政救助、綜治維穩、環境衛生等群眾訴求,形成各族群眾團結互助、文明和諧的良好氛圍。
增收致富情系民生有溫度
紅古區以“蔬香花莊”鄉村振興示范帶建設為契機,堅持夯實各族群眾發展基礎,把實現共同富裕作為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對花莊、紅古2個鎮12個行政村的230平方公里,實施優勢產業提質、人居環境整治、鄉風民風培育等六大行動;ㄇf鎮通過完善“整合資金+區級配套+社會幫扶+群眾自籌”機制,投資1.1億元實施萬畝蔬菜產業園小型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項目4個,湟興村、王家莊村農村田間道路等“一事一議”項目3個,配合區級相關部門實施谷豐渠節水改造提升、湟水河紅古段河濱緩沖帶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3個。河咀村精心打造紅古區現代都市農業產業園,建立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以推動美麗鄉村由“建設”向“經營”轉變,使“家底”更厚實。紅古鎮把穩就業促增收保民生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發揮社會保障制度穩經濟保民生作用,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全面落實穩定就業各項措施。今年新增少數民族低保19人,開展各類職業技術培訓班3次,累計新增就業109人。(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張萬宏)